外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外语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因此,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育领域的新型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需要重新审视外语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思考如何将其与国家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作为一项服务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事业,外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深刻了解国家概况和文化内涵的优秀人才,而不仅仅是掌握一门外语的基本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借助价值塑造、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等手段,全面提升外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此外,高校也需要关注外语教育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不能仅仅关注短期效益,而是要注重长远规划和发展。这需要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充分考虑行业趋势和未来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实用和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总之,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和深刻意义的事业。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国家观的演变
对于国家观的存在与发展,世界语境以及历史语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国家观念还是民族意识,它们均诞生于中外交涉的全球化语境当中,并且在此过程中获得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封建文化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便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剧烈的冲击,无论是国家主权还是领土等方面,均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当时的中国逐渐脱离了“天朝上国”的自我认识,逐渐朝着民族独立国家的方向发展,近代中国的国家观念自此开始呈现出萌芽状态。在这之后,随着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观点的提出,民族国家的思想获得了进一步的宣扬,这也可以被看作是近代国家观念的首次出现。后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这对于人民而言,是真正地建立起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念。
目前,国家观指的是借助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审视,并且在以友好互助的态度处理国际关系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爱国奋斗精神、使命担当以及国家自信,还有所展示出来的国际胸怀和世界眼光。由此可知,对于近现代和当代中国国家观的萌芽、建立以及发展而言,中外交涉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外交涉而言,外语发挥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在历史进程中,它最开始是以“制夷”“师夷”以及“悉夷”的身份而出现的。除此之外,在外语方面的教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国家间的交往其实是在进行跨语际的实践活动,语言的背后蕴藏的是文化以及制度方面的差异。在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背景之下,外语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专业发展的前景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怎样透过历史探寻外语教育服务国家观的脉络,怎样在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之下,对外语教育的内涵进行完善和丰富,强化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推动时代精神和国家观的建立和发展,均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二、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的人才培养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愈发频繁。外语人才成为各领域紧缺资源,这促使有关部门重视并推动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人才培养。因此,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培养模式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可以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外语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强大的外语能力不仅有利于文化交流,还有助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通过注重外语人才的培养,可以使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外语人才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国际市场,掌握外语的人才在沟通、谈判和合作中起到关键作用。这有助于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拓展业务领域,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在科技创新方面,外语人才能够更快地获取国际前沿科技信息,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和创新。掌握外语的科研人员可以通过阅读国际学术期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途径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外语人才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推动国家文化“走出去”和引进其他国家优秀文化资源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透过这样的交流,可以加强国际友谊、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世界和平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外语人才可以帮助我国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精华,为国内文化创新提供有益借鉴,并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现代成就,提高国家的对外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
再者,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外语水平。外语教育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也是普及外语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通过提高全民外语素质,可以使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更有发言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同时通过学习外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象,从而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具备全球视野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趋势,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的人才培养
(一)坚守本色,加强基本功
外语人才的培养工作需严格要求学生加强基本功方面的锻炼,从而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本领的人才。外语能力作为本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标志性能力,是外语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本色。培育外语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力,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语言,并推动学生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学习。此外,外语能力不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描述商品和基础的社会活动,还可以用于解读、阐述社会关系、专业知识和技能、传统文化的历史以及其所蕴含的社会价值等,这也被称为话语能力。
现如今,在外语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高阶话语能力的发展不够重视。但是该项能力却是外语学院实现“将中国推向世界、让世界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目标的能力,是外语类高质量人才必不可缺的能力。
怎样去培育话语能力呢?首先,需要确定培育外语人才的目的以及为什么要培养外语人才;其次是必须要具备明确的培养方案。需要把学习外语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帮助外语人才更好的了解各种专业知识以及特定语境环境下的语言含义,进而更加灵活的培养高质量的外语专业人才。
(二)提高“成色”,提高人才的质量水平。
成色的含义是含金量,而外语创新人才的成色也被称为人才的质量水平。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内涵式的培养模式,并且人才培养重视的从始至终一直都是质量。对于培养外语人才的发展条件来说,仅仅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以及交流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外语人才的发展需求了。
对于外部发展条件来说,针对语言、文化全球化发展的现象,社会市场急迫需要发展出一批具备创新思维、交流能力高、综合文化素养水平高的外语人才。
怎样在培养人才期间提高成色,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呢?现如今,在新文科的发展内容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外语教学在内部仍然不断的结合其他专业知识,向外进行相互影响,坚持对本国的社会现状、本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和创建。加强研究和探索工作,坚持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以此来增强人才的理论知识素养和实践技术,使相关人才为国家和人民创造贡献。
(三)瞄准国家战略布局,准确定位国际化人才培养
高校在开展培育人才工作时,需要认识到“一带一路”政策的价值,深入研究和了解该政策的真实需求,高校要根据政策需求来开展学术工作以及培育人才工作。必须加强研究和探索工作,坚持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为老师和学生开展多种类型的外语教育,满足“一带一路”政策发展的人才需求。
为了满足“一带一路”政策发展的人才需求,高校需要贯彻优势互补理念,不仅要积极参与到各个学校的交流合作中,还需要凭借自身优势来更好地推进人才培育工作,将“一带一路”相关理念与人才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借此加深外语人才对该政策的了解程度。
(四)以价值塑造为引领
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学校和教师需要将思政理论知识融入到外语教学中,使其成为外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可以通过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与国家发展战略、文化传承等相关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外语教育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教师需要注重思政的讲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教师还应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方式和讲解方式,运用最新的教学资料和技术手段,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此来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将思政理论知识融入到外语教育中,可以培养出具有服务国家观念的外语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落脚点
在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落脚点的外语人才培养中,学校和教师需要了解并参考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应注重国际人才的组织和培养,提高在国际上的宣传水平,为我国培育出高素质外语专业人才。这可以通过开展国际化课程、组织留学交流等方式来实现。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外语教学水平。第二,应重视稀缺人才的培育工作,将“一带一路”相关理念与人才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依据学校的水平和专业来开展培育工作。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项目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经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外语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并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以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为驱动力
以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为驱动力的外语人才培养是当前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之一。学校应积极应对教育部门推出的数字化教育政策,加强对外语教学数字化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工作的数字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为学生提供智慧学习环境,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字化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水平。这可以通过设计和实施与国际交流相关的课程、组织线上或线下的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实现。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外语教学水平和质量。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数字素养进行培养,使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检索能力,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类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还应注重通过数字化手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供反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总之,以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为驱动力的外语人才培养是当前外语人才培养中必须关注的方向。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应对数字化教育政策,加强教学数字化研究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智慧学习环境,培养交流能力高、综合文化素养水平高的外语人才。
(七)努力打造高品质的外语通识教育,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
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人才培养中,打造高品质的外语通识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学校应注重外语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设计开设外语通识教育相关课程、引入国际化课程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外语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外语通识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其次,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打造高品质外语通识教育的关键。学校应注重引进高水平的外籍教师和具备国际化背景和视野的本土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师应加强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方式和讲解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最后,学校还应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组织国际交流项目等方式来实现。总之,打造高品质的外语通识教育是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人才培养中亟需关注的方向。
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通过坚守本色、打好底色、提高“成色”、瞄准国家战略布局、以价值塑造为引领、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落脚点、以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为驱动力、努力打造高品质的外语通识教育等措施,可以实现培养具有服务国家观念的、同时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质量国际化人才的目标,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作者:游洪南 智晓敏,江西农业大学)
2020-05-07 15:26
2019-12-13 14:58
2019-12-13 14:35
2019-12-13 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