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国争光,乌鲁木齐一中学霸被世界名校录取
我的申请路
徘徊不决却必须作出决定,是我高中三年里最难熬的时候。
在乌鲁木齐一中这个汇集全疆优秀学生的重点普高,在成绩上站稳脚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身边都是又聪明又勤奋又目标明确的同学,我不得不做得更好。
冬天的乌鲁木齐市郊时常雾气弥漫。就在一个灰蒙蒙的下午,月考成绩出来了,我考了年级第一名。
在这个一年产出四十多名清北学生的学校,从此以后我自然被贴上了“清北候选人”的标签。为了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我必须更加努力,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
不甘高中三年溺于题海,我中考结束后就开始了申请美国本科的规划。课外活动,备考,竞赛,都全力以赴。但当这些与一学期三次的激烈如战场的月考放在一块,就使人难以招架。我因此获得了可以每天睡五个小时的爆肝能力。
很快,老师们都得知了我与众不同的目标。还记得我向班主任请假去考托福,她与我长谈,讲了许多往届学生的例子,点明利弊,劝我放弃出国留学。
毕竟以我的在校成绩和我们学校的申请经验,高考始终是更稳妥的选择。在一个一年不到五个学生选择留学,面对一个“稳清北”的学生,为了我的未来着想,老师和其他长辈们都毫不意外地反对我走申请美本的道路。
我曾有过动摇,但我始终放不下,最终一意孤行,选择更冒险的那一条路,追求心中斯坦福的白月光,梦想高中三年的成长路上能够有不一样的闪光。
难得的是,我的父母虽然无比纠结,但一直支持我的选择,坚定地站在我身后。
看到我坚定不移地确立目标并且为之奋斗,那些曾质疑过我的老师长辈们,也开始不断激励,帮助我,为我看似不可能的理想保驾护航。
作为普高生,因为必须在高压学习环境中生存,我唯一的优势就是学术能力了。
我抓住这一点,尽可能地发挥我的学习力。高一选了3门AP,试水并全部获得5分后高二便报名了9门。
在学校乃至整个新疆都没有AP老师的情况下,我靠着淘宝买来的教材,靠着留学社群的资料,靠着四处找Youtube, Khan Academy等网课资源,硬啃下来了所有12门AP,最终拿了10门5分。
因为乌鲁木齐没有AP考点,我只能前往西安参加考试。拖着装满AP巴朗教材的行李箱,抱着一本本笔记,看着西安的考生们坐着校车轻装上阵,不免感觉有些孤单无助。
但当考试流程轻车熟路,甚至熟识了考场老师,每次一边打招呼一边走进考场,也会使我的一次次考试增添力量。
在斯坦福夏校,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理科生,我却尝试选了一门文科课,课堂还是全程以讨论的形式进行的。为了课上不一脸懵,课下我必须仔细地读完所有要求的内容,甚至一周就要读完一本三百多页的书。
我硬着头皮死磕,最终每次都赶完了reading assignments,写了一共几万字的笔记,并尝试在课堂飞速的讨论中用我还不熟练的口语找到说话的机会。
加上另外两门硬核理科课程,那个夏天我在宿舍的时间甚至可能比在图书馆少,赶reading assignments, p-sets, essays,直到偌大的自习室只剩我一人。斯坦福的Lathrop 24/7 study space慢慢变的无比亲切,甚至让我对整个校园都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
最终我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全A, 还有物理课全班唯一的A+。(再加上我真的很想学物理,一直活跃地参加office hours和其他活动,由此物理教授的推荐信分量变得很重)
在没有科研经历没有论文发表(因为在这边实在找不到这样的机会)的情况下,我一直默默地挑战着自己,努力向招生官证明我有足够应对大学课程的能力。
但求平平淡淡见真心
我的活动绝对不能算是精彩,我身边的资源也注定无法让我拥有异彩纷呈的经历。
学校竞赛社团,博物馆志愿者,英语辅导班助教,校内外演出等等,这些都是任何一个学生不需要多大的努力都能做到的,但是我花了很大的努力把它们做得不一样,做到尽我所能,更重要的是从中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启发。
领导力,亲和力,策划活动的灵感,表演时的自信,对于科学的感悟,对于文化历史的反思,对于我的自我认识,我与集体的关系的思考,我对家庭责任的理解……都在一点一滴中融进了我作为家,学校,社会一份子的身份里。
蕴含在文书里的这些,也许成为打动招生官的一个个小小的因子。
当初我下定决心的原因之一,就是我认为选择申请美国本科的这条路,能够磨炼出我不曾发现的特质。
成长才是高中三年为了申请而奋斗的最大意义。
当我看到我们做的公益研究项目的文章被转发,当我收到队员比赛结束后的“谢谢你,队长”的信息,当我能够为我身边的人和事而关切地思考和行动,我就知道我不会因为最后的任何结果而后悔了。
这一路上我遇见了太多优秀的人,无数次感受到了我与他们的巨大差距。
发达地区,出国名校,优秀资源,滋养出的学生并不是只有表面的辉煌经历,更有底蕴十足的优秀资质和能力。
第一次直面这样巨大差距是在高二的USAD中国站,在台下望着那些著名高中集体获奖,每个学生大把的奖牌叮当作响。
我们的队伍最终无法取得与他们一样的收获,不是准备不充分,而是因为基础实力的差距。
我因此加倍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尽力弥补我与发达地区学生因为资源和环境导致的差距。
还记得最初有人告诉我,“西北的高中从来没有出过斯坦福,未来也希望渺茫。”
可是即使起跑线不同,但目标相同,最终我们也同样能够精彩地冲过终点线,最终我也做到了这一切。
所有的高中生都是一样,无论高考还是出国,无论享有优质资源与否。怀有梦想,坚守初心,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最好,就会离那心中的光越来越近。
最后我想说,我所期冀的不是“名校的光环”,“学校的荣耀”,“家乡的骄傲”。
我决定申请斯坦福只是因为当初心里的一道光,因为那个夏天行走在星闪虫鸣的校园时的归属感,因为真诚的渴望。
我想要提升自己,使我足够优秀,让斯坦福校园成为我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地方。
2020-05-07 15:26
2019-12-13 14:58
2019-12-13 14:35
2019-12-13 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