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乔峰高校自主招生的总方向是正确的

2020-01-15 16:07 来源:全球教育网

原标题:阎乔峰:高校自主招生的总方向是正确的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有80多所高校参与了自主招生改革。将当前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与几年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招生制度改革的意义及其未来趋势。

f5d2a13402d04c4eac8f342b4c3f405d.jpeg

教育改革可以参考经济改革

回想一下,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当商品价格刚刚放开的时候,人们对在两个商店以不同价格出售同一种商品的人非常不满,如果不是非常不满的话。然而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情。在市场条件下,价格由买方决定和接受。你可以去批发市场或普通超市低价购买,或者去高档商店高价消费。试想一下,如果人们对价格差异的态度没有这样的改变,中国肯定不会建立市场,也不会建立多元化的销售体系和生产体系,也不会有企业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创新行为。

同样,如果今天每个人都不能接受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而是要求所有高校按照统一的高考成绩招生,那么对于形成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和高校特色,这只能是一种空谈和奢望。从长远来看,最终的损害是整个社会的福利,或者主要是未来候选人的福利。扩大招生自主权比放开普通商品价格更合理,因为衡量人才质量比衡量普通商品要困难得多。在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对于许多商品,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它们的质量。因此,价格包含大量信息,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基础。然而,很难说分数包含的信息和价格一样多,价格可以作为学校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尽管我们不断努力改进我们的考试方法,“不确定性原则”仍然是教育测量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高校有理由使用其他手段(如推荐信、常规结果、面试等)。)除高考成绩外,还要进行招生。

有些人担心中国目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低下的社会诚信不适合采用主观标准而不是高考分数的客观录取标准。这种担心不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因为担心而改变,我们将永远不会改善使人们普遍不满意的教育制度。教育改革可以指经济改革,正如我们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逐步消除各种投机和欺诈。

教育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分散性和多样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上述教育特征逐渐被一个统一的体系所削弱和取代,如统一的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材、考试体系、教师资格、学校评价等。该统一系统有利于管理,符合工业社会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但是它也有局限性。现代化不是单向的社会进步。教育现代化也有“陷阱”,或者说教育必须为现代化付出一定的代价,多样性的下降就是其中之一。

统一考试和招生制度是教育制度统一的具体体现。统一高考招生制度是如何在中国形成的?这一制度是在1977年恢复大学考试时开始建立的。该制度建立后,其社会功能大于教育功能,并有越来越明显的强化趋势。它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这导致了考试制度的异化。考试不仅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对立面。这种问题存在于中国和其他国家,但程度不同。

不宜将自主招生与高考完全对立

回想一下,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当商品价格刚刚放开的时候,人们对在两个商店以不同价格出售同一种商品的人非常不满,如果不是非常不满的话。然而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情。在市场条件下,价格由买方决定和接受。你可以去批发市场或普通超市低价购买,或者去高档商店高价消费。试想一下,如果人们对价格差异的态度没有这样的改变,中国肯定不会建立市场,也不会建立多元化的销售体系和生产体系,也不会有企业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创新行为。

自主招生制度是对高考成绩单一选拔机制的挑战。从本质上说,这是为了弥补高考分数作为通过各种形式招生的唯一标准的不足。独立招生的不同方式反映了学校多元化的价值观和人才选拔标准。例如,复旦想要选择“阅读的种子”;南开想选择“志趣相投的人”;清华的“自我完善计划”和人大的“梦想实现计划”就像中国版的“平权行动”,它有利于贫困地区县级以下学校的学生或“三代内没有大学生”的家庭。

独立招生制度能完全超越考试制度吗?我们完全反对独立招生和高考制度是不合适的。自主招生不是也不能完全放弃高考制度或其他考试成绩,因为高考成绩或平时成绩仍然可以主要反映学生的知识程度,没有其他形式可以完全取代它。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仍处于探索过程中,许多做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因此,哪些学校组成哪个联盟,哪些学校退出联盟是正常的。相同是相同的,不同是相同的。总之,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总体方向没有错。

(资料来源:广州日报,2011年12月19日;作者阎乔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