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长勇:新的艺术考试规则势在必行
离线教学向在线教学转变,传统的美术考试接近高考模式,这种流行态势给高等美术教育带来了一场全新的革命。3月25日,“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特别网上聚会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长勇,从专业的角度解读后流行艺术考试和网上艺术教育。澎湃新闻直播视频
今年的流行给艺术考试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包括表演系、导演系和播音主持系在内的八个艺术专业将通过考生提交作品,并在网上进行初步考试,而包括编剧和戏剧教育在内的其他四个专业将取消艺术考试,直接通过高考。表演的具体考试计划和细则将在几天后正式公布。对此,黄昌勇表示,这次美术考试的变化是防控疫情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美术考试发展的必然结果。
黄昌勇,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屏幕截图
表演系等专业初试取消校考,编剧等专业直接按高考分数录取
鉴于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教育部最近调整了今年的艺术考试,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和网上视频采访等方式。必须进行的现场考试将在高考后组织。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艺术学校之一,上海戏剧学院一直是“艺术考试”的核心区域。关于今年最后一场戏剧艺术考试的新规定,黄昌勇说学校将在几天后正式公布。然而,总的来说,包括编剧、戏剧教育、广播电视编舞、电影电视摄影和制作在内的四个专业将根据今年的高考成绩直接录取。
不过,八个纯艺术专业,包括戏剧、影视表演、音乐表演、戏剧、影视导演、广播与主持、中国舞蹈芭蕾、国家标准舞、舞蹈编导,竞争最为激烈,今年将首次以提交视频作品和在线考试的形式通过初试。第二次和第三次考试仍将通过学校考试。
黄昌勇表示,具体计划将在几天后公布,希望考生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准备自己的作品,而今年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考试可能会对考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时间可能会更长。
目前,全国约有3,800所学院和大学,其中约有2,000所是艺术专业。据估计,今年将有115万考生参加艺术考试。
黄昌勇认为,目前考生或家长对艺术专业的选择需要理性。有必要了解为什么选择艺术专业,是否真的热爱艺术,是否真的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以前,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考生和家长因为害怕考不上综合性大学而把美术考试当成了一条“捷径”,有些考生带着“亮星梦”参加美术考试。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盲人。对于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说,他们需要对自己和艺术有足够的了解,也需要对学校和专业有足够的了解。
艺术类招生对文化课要求越来越高是个大趋势
黄昌勇认为,教育部今年针对这一疫情出台的艺术考试办法,实际上是中国艺术专业考试的一次变革,也是中国艺术教育的一次转型。总的来说,目前不同的学校已经推出了不同的课程,但是要求越来越多的文化课程是一种总的趋势。
就上述戏剧而言,高考录取的四个专业对文化课的要求一般都很高。然而,其他八个需要专业考试的专业也必须与文化课程保持平衡。黄昌勇提到,曾经有一个考生在专业考试中排名第一
在这种考试的前提下,那些专业能力强但文化水平不高的考生会“漏网”吗?黄昌勇认为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个人情况不能影响整个艺术教育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想培养艺术家。”
澎湃新闻直播截图
特殊时期艺术教学转战“线上”,促进高等艺术教育改革转型
在后流行时期,除了“艺术考试”的整体改革,戏剧的日常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3月初开始,山西的所有专业课程都在网上授课,实现了专业部门的“全覆盖”。对于以实践和训练为基础的艺术教学来说,这是非常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但黄昌勇说,也有许多惊喜。
尽管许多教师没有足够的技术准备来进行在线教学,但许多课程都通过这种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现场,许多平台都尝试进行在线教学,甚至戏剧和舞蹈,这是非常需要“在场”,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与此同时,他坦率地承认,经过几周的课,一些学生也会感到无聊和疲惫。例如,他们不愿意出现在视频中。所有这些都需要在未来得到解决。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流行病可能会给高等教育带来革命。黄昌勇认为,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通过这种特殊情况大规模进入高等艺术教育。过去,许多教师不会使用这些技术来参与教学,但从那时起已经有了突破。据报道,疫情结束后,网上课程的形式将继续保留在节目中。
同时,网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艺术教育的转型。“例如,我们一直试图在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然而,对于许多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比如表演系,90%的课程都是培训课程,而且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练声和排练表演上。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所以有空的时候我想休息或做其他事情,但这不利于通识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一次,由于流行病,在线教育不得不减少培训课程的数量。在制定教育计划时,表演系和其他专业增加了对剧本和书目的推荐。毕业班也有更多的时间做案头工作,为毕业戏剧和毕业工作做准备。
据报道,随着疫情的好转,返校演出的时间将会越来越近。黄昌勇表示,他很乐观,毕业班可能会尽早返校准备毕业表演作品。具体方案也将在各方综合情况后拟定并公布。
2020-05-07 15:26
2019-12-13 14:58
2019-12-13 14:35
2019-12-13 14:26